《斯坦福极简经济学》读书笔记 – 宏观经济学篇


25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短期现象

失业与通胀之间的取舍:失业率与通胀率,从长期来看没有任何的取舍关系。

当总需求低于潜在GDP时,经济很可能衰退且劳工失业,但至少不会遭遇通胀。另一方面,当总需求开始增加,超出潜在GDP时,经济很可能处于低失业但高通胀的状态。

金发女孩经济(Goldilocks Economy):不过热、不过冷、刚刚好的状态,即潜在GDP的总需求恰好与总供给相匹配。


菲利普斯曲线之争

考虑到现实世界中经济的复杂性,我们预期会经历高失业低通胀的时期,也会经历低失业高通胀的时期。这样的取舍关系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问题之一,称作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

这条曲线显示,经济倾向于从高通胀低失业移动到低通胀高失业,并且往返移动。

1968年,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预测,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不会成立,他在很多方面做了深入周到的论证。把弗里德曼的思想重点归纳为:

长期而言,经济总会回复到潜在GDP及自然失业率状态


凯恩斯派与新古典经济学派之争

支持凯恩斯法则(需求创造其自身的供给)的经济学家,倾向于更注重短期几年内的经济周期。凯恩斯派经济学家倾向于支持政府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尽可能对抗失业、刺激经济以及缩短衰退与萧条的时间。

支持萨伊定律(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的经济学家,更倾向于注重长期。强调经济会随着时间调整到潜在GDP的状态。如果政府积极干预宏观经济政策,结果可能好坏参半,甚至造成更大的经济不稳定。

经济学界目前持续探索介于凯恩斯与新古典之间的“混合模型”。因此,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宏观经济政策应兼顾短期经济波动与长期经济增长。

 

声明:自在独行|版权所有,违者必究|如未注明,均为原创|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读书笔记 – 宏观经济学篇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