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汇率剧烈波动会对经济造成很大干扰
汇率:利用稳定或缓慢变动的汇率,可创造有利于贸易与投资的环境。
汇率只是一个价格,一国货币可以依此价格换成另一国货币。强势货币表示可以换到的他国货币变多,弱势货币则表示可以换到的他国货币变少。购买进口商品,你会更喜欢强势货币;出口商品时,你会更喜欢弱势货币。
国际货币市场也存在供给与需求的问题,外汇市场的供给方和需求方是谁?在美国销售的外国公司是美元的供给者以及当地货币的需求者。想投资其他国家的美国投资者,在外汇市场是美元的供给者。
美元走强往往会伤害出口商,帮助进口商,并会减少贸易顺差,增加贸易逆差。另一方面,美元走弱将会促进出口、抑制进口,并会减少贸易逆差或增加贸易顺差。
就投资而言,强势货币有助于外国资金的净流入,而弱势货币则会抑制外国资金的流入。强势货币往往会抑制出口、促进进口,并导致贸易逆差。
购买力平价汇率
1973年开始允许汇率浮动,意即汇率主要由供给与需求来决定,政府偶尔干预。
长期来看,经济学家相信汇率将朝“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汇率(或称PPP汇率)移动。一些经济学家使用一篮子国际贸易商品来计算所有国家的PPP汇率,无论用哪个国家的货币购买这一篮子商品,其成本都相同时的汇率就是购买力平价汇率。
为什么汇率最后会趋向PPP汇率?
如果一国的国际贸易商品比另一国便宜很多,那么人们就可以在便宜的国家买入,然后在贵的国家卖出,从中获利。这个过程最终会改变供给量与需求量,使汇率趋向PPP汇率。
从短期与中期来看,汇率通常不会接近PPP汇率水平,而是会相当明显地波动,这个波动主要是由预期报酬率的改变驱动的。
举例来说,如果我是美国投资人,在巴西投资获得了20%的报酬率,但巴西货币在这段时期贬值了30%,那么这笔投资对我来说就没有任何好处。
如果人们认为某个国家的货币将走强,他们就会投资于那个国家。当他们投资时,对该国货币的大量需求就会使它走强。
但这个自我实现的期望循环无法永远持续下去:预期货币的价格将上涨,导致货币的实际价格上涨,进而引发对上涨中的货币价格有更高的预期,然后进一步导致实际汇率走高。这样,外汇市场充斥着随时在扩张或破裂的大大小小的泡沫。在某个时间点,汇率终将回归到PPP汇率。
政府若想管理汇率,通常会追求稳定或缓慢变动的汇率,以创造有利于贸易与长期投资的商业环境。这个逻辑和维持低通胀的理由相似:经济政策的目标应该是鼓励企业致力于提高生产力以及它们在全球市场的比较优势。
外汇市场与汇率干预
政府的首要目标是使货币维持某种程度的稳定。
◊ 经济学家有时会建议某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以便使出口商变得更有竞争力,但弱势货币不仅能使出口商变得更有竞争力,它还能使所有进口商品变得更贵。从长期策略来看,一个国家不应持续让其货币贬值。
◊ 政府可能会试图控制汇率。如果一个国家运用货币政策来影响汇率,那它就不能同时用货币政策来对抗通胀或失业。因此,多数国家会优先振兴国内经济,而非稳定汇率。
例如,假设一国家遭受某种负面的经济冲击,以致其汇率下跌。如果想让汇率上涨,该国需要运用收缩性货币政策以提高利率,使汇率与货币变得更有吸引力,但收缩性货币政策会冲击国内经济。
◊ 控制汇率的另一个替代方案是在外汇市场直接买卖本国货币。若一国想使其货币走强,可以在外汇市场买入本国货币;想使其货币走弱,则卖出本国货币。只要该国拥有外汇储备,它就可以持续买入本国货币。在某个时间点,这些储备会用完,使得该国无法不断买入本国货币。买卖本国货币往往只是短期办法,并非长期政策。
在管理汇率时,所有政府都会遇到两个实操上的问题:
◊ 外汇市场会猜测政府动向。
◊ 政府很难设定一个符合现实的汇率。
近年来,经济学家的普遍看法是,一国可以让汇率浮动或固定,但不应经常处于中间立场,用一种不可预测的方式偶尔让汇率浮动。这种“半吊子”政策的结果经常是汇率暂时维持稳定,但不久就会出现剧烈波动,这会严重冲击中小国家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