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极简经济学》读书笔记 – 宏观经济学篇


35 美元大幅贬值对美国并没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国际金融风暴:遭遇金融危机的国家都有某些共同点,其GDP会大幅萎缩。

国际资金流动规模的扩大,汇率变动且难以实行固定汇率,银行体系崩溃。然而,真正的问题是政府无力偿还债务。要警惕的是,放眼未来,美国政府若不改变举债做法,可能也将无力偿债。

遭遇金融危机的国家都有某些共同点:GDP会大幅萎缩。

国际金融危机有一种常规的模式。遭遇金融危机的国家在危机发生前也会出现大量的外资净流入(通常达到GDP的4%~7%)。外资涌进其银行与金融体系时,银行放款大幅增加。由于某些非常宽松的放款惯例,这些国家的银行放款有很高的比例未按时偿还。这些国家的股市也一样,外资流入使股票需求大幅增加,很快推升股票市值,之后,这些促使银行额外放款及股市上涨的外资就会停手或撤出。


外资与汇率联动 

金融市场的确有追逐趋势的倾向,当这些小国的股市上涨时,借钱给这些国家看起来似乎是个好主意,于是资金大量涌入,以致当地经济无法妥善管理。经济学家称这个过程为“过度调整”(overshooting)。在某个时间点,当地经济会明显变得无法管理这些资金。很多银行的放款收不回来,公司股价看起来异常高。当资金开始撤出时,反向过程经常会再次过度调整。

随着资金大量涌入这些国家,然后撤出,汇率会剧烈波动。金融危机发生时,一国货币贬值一半以上是很常见的事。

多低收入与中等收入国家期待稳定的外资流入,有什么政策可供选择?

◊ 为了减轻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有权放款给遭遇金融风暴的国家。不只是暂时或短期放款,还有可帮助这些国家应对这些变化的长期放款。

◊ 或许政府管制的最佳做法是少担心资金撤离,并且一开始就关注让什么样的钱进来。因此,如果中小国家打算管制外资,鼓励直接投资可能是最佳做法。

◊ 政府还可以通过对银行与金融体系加强监督来降低该国金融风暴的风险。


金融风暴以后

对于经历金融危机的国家,有些经济学家倡议采用一种类似破产法庭的国际机制。其用意是,如果外国投资人知道他们会被某个可预测的程序公平对待,就不会这么快地抽走资金。

较温和的替代方案是,在国际债券合约的条文中加入更多条款说明国家无力偿还时的处理方式,以使过程更透明化,且投资人可将风险纳入考虑。

虽然汇率波动会使国际金融危机恶化,但它不是引爆危机的必然条件。

例如导致2007~2009年经济衰退的美国金融危机,基本上归因于自身问题,而非国际因素。次级房贷的风潮、房市泡沫以及泡沫破灭,这都是当时美国经历的事情。

如果美国出现经济增长迟缓甚至外资流出的情况,那么政府就必须做出调整。国民储蓄与投资恒等式指出,调整方式有以下三种:第一,增加私人储蓄,以补足外资撤出的缺口,但实际上这不太可能,因为美国的私人储蓄率一向相当低;第二,减少政府借款,这表示必须同时削减支出、增加税收;第三,减少实物资本与新技术的民间投资,但这会伤害经济的长期增长。

三个选择的某种组合终将发生。找出减少预算赤字或增加私人储蓄的方法是比较可行的选择。相反,排挤投资与抵制长期经济增长都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声明:自在独行|版权所有,违者必究|如未注明,均为原创|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读书笔记 – 宏观经济学篇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