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笔记(下)


第六章 1996年6月23日 北海道佐吕间湖 已经无人敲桌子,无人扔杯子了

明天将运载着什么东西而来,不到明天,谁也不知道。

你有没有在一天之内跑过一百公里?

“我不是人,是一架纯粹的机器,所以什么也无须感觉,唯有向前奔跑。”
我这样告诫自己,几乎一心一意地想着这几句话,坚持了下来。倘如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也许就会在途中因为苦痛而崩溃。……

我陷入了类似自动驾驶的状态。这么继续跑下去,只怕过了一百公里我还能跑。听上去颇有些怪异:跑到最后时,不仅是肉体的苦痛,甚至连自己到底是谁、此刻在干什么之类,都已从脑海中消失殆尽。这理当是十分可笑的心情,可是我连这份可笑都无法感受到了。在这里,跑步几乎达到了形而上学的领域。仿佛先有了行为,然后附带性地才有了我的存在。我跑,故我在。……

我觉得,所谓结束,不过是暂时告一段落,并无太大的意义。就同活着一样。并非因为有了结束,过程才具有意义。而是为了便宜地凸显过程这玩意儿的意义,抑或转弯抹角地比喻其局限性,才在某一个地点姑且设置一个结束。……

重要的不是同时间竞争。能胸怀何等的充足感跑完四十二公里,能何等地享受自身,这些,恐怕今后将有重大的意义。我将去欣赏与评价无法以数字表现的东西,还将摸索与以前大相径庭的自豪。

我非挑战纪录的无邪青年,亦非一架无机的机器,不过是一介洞察了自身的局限,却尽力长期保持自己的能力与活力的职业小说家。

作者在经历超级马拉松之后,陷入了“跑步蓝调”状态以及自己如何从中“解脱”出来的心境过程

第七章 2005年10月30日 马萨诸塞州剑桥 纽约的秋日

被别的人重重包围时,即便你不想这么做,不由得也会发力。跟着众人一起“预备,跑!”地去赛跑,本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竞争本能却会不知不觉露出锋芒来。这种时候得牢牢地把持住,冷静地去跑。

跑步是现实生活的隐喻

坚持跑到终点,中途不停下来步行,再就是享受比赛。这三者,依照顺序,便是我的目标。

深以为然

“享受赛跑!”是的,马拉松赛跑,只有享受它才有意义。如若不是一种享受,何以有好几万人来跑这四十二公里的赛程呢?

第八章 2006年8月26日 神奈川县海岸的某座城市 至死都是十八岁

骑着这辆自行车,我已经参加过四次铁人三项比赛。车身上写着“18 Til I Die”。这是借用了布莱恩·亚当斯的走红名曲》至死都是十八岁〉的标题。当然是开玩笑。真想至死都是十八岁,只有在十八岁时死去。……

唯有一点,我可以怀着相当的自信作出断言:直至重新获得“好!这次跑得很好”的感触,今后我将依然毫不气馁、孜孜不倦地参加全程马拉松赛。只要身体允许,纵然已是老态龙钟,纵然周围的人频频忠告,“村上君,不要再跑了,已经上年纪了”,我还是会不以为意地继续跑步。哪怕成绩大幅下降,我也会朝着跑完全程马拉松这个目标,如同从前一样——有时还会超过从前——继续努力。是啊,不管别人说什么,这是我与生俱来的性格,就好似蝎子天生要蛰人,蝉天生要死盯着树一般;又好比鲑鱼注定要回到它出生的河流,一对儿野鸭子注定要相互追求一样。

永不言弃,活在当下,至死都是十八岁

并不是有个人跑来找我,劝诱我“你跑步吧”,我就沿着马路开始跑步。也没有什么人跑来找我,跟我说“你当小说家吧”,我就开始写小说。突然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写小说。又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在马路上跑步。不拘什么,按照喜欢的方式做喜欢的事,我就是这样生活的。纵然受到别人阻止,遭到恶意非难,我都不曾改变。这样一个人,又能向谁索求什么呢 ?

我仰望天空。能看到一丝一毫的爱心么 ? 不,看不到。只有太平洋上空悠然飘来浮去、无所事事的夏日云朵。云朵永远沉默无语。它们什么都不对我说。或许我不该仰望天空,应当将视线投去我的内部。我试着看向自己的内部,就如同窥视深深的井底。那里可以看到爱心么 ? 不,看不到。看到的只有我的性格。我那个人的、顽固的、缺乏协调性的,每每任性妄为又常常怀疑自己的,哪怕遇到了痛苦也想在其中发现可笑之处的性格。我拎着它,就像拎着一个古旧的旅行包,踱过了漫长的历程。我并不是因为喜欢才拎着它。与内容相比,它显得太沉重,外观也不起眼,还到处绽开了线。我只是没有别的东西可拎,无奈才拎着它徘徊彷徨的。然而,我心中却对它怀有某种依依不舍的情感。

第八章和第九章的文字,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第九章 2006年10月1日  新潟县村上市  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在肉体上时痛苦的,在精神上,令人沮丧的局面有时也会出现。不过“痛苦”对于这一运动,乃是前提条件般的东西。不伴随着痛苦,还有谁来挑战铁人三项赛和全程马拉松这种费时耗力的运动呢?正因为痛苦,正因为刻意经历着痛苦,我才从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活着的感觉,至少是发现一部分。我现在认识到: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数字、名次之类固定的东西,而是含于行为之中的流动性的东西。

我总是隔一阵会想要去“思考人生”,也常常因此受到“教育”说我“哪有时间来伤春悲秋”。我这样算得上是村上笔下那种“低效率的营生”吗?活着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呀?

这样低效率的营生是否可以维持下去?我自己也不知道,不过我不厌其烦、锲而不舍地坚持到了今日,也很愿意尽力坚持下去。正是长距离赛跑培养与塑造了现在的我,或多或少,或好或坏。只要可能,我今后也会跟类似的东西一起逐渐老去、送走人生吧。这恐怕也是一种——虽然不敢说是合情合理的——人生。不如说,事到如今,大概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我今年冬天可能还要去世界的某处,参加一次全程马拉松。明年夏天恐怕还会到哪儿去挑战铁人三项赛。就这样,季节周而复始,岁月流逝不回,我又增长一岁,恐怕小说又写出了一部。勇敢地面对眼前的难题,全力以赴,逐一解决。将意识集中于迈出去的每一步,同时,还要以尽可能长的眼光去看到问题,尽可能远地去眺望风景。我毕竟是一个长跑者。

成绩也好,名次也好,外观也好,别人如何评论也好,都不过次要的问题。对于我这样的跑者,第一重要的是双脚实实在在地跑过一个个终点,让自己无怨无悔:应当尽的力我都尽了,应当忍耐的我都忍耐了。从那些失败和喜悦之中,具体地——如何琐细都没关系——不断汲取教训。并且投入时间投入年月,逐一地积累这样的比赛,最终达到一个自己完全接受的境界,抑或无限相近的所在。

我是否勇敢地面对眼前的难题?是否能够长远地去看问题?是否脚踏实地?是否有全力以赴?是否无怨无悔?读完这本书,觉得终身受教。

声明:自在独行|版权所有,违者必究|如未注明,均为原创|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笔记(下)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